关于中国的酒德与酒礼,你了解多少?
饮酒,是世界上每个国家、民族都有的饮食活动之一,甚至在某些文化中,会有专门的节日或纪念日,来进行饮酒庆祝,全民敞开了喝,不必顾忌,带有狂欢的性质,虽然会经常出现饮酒过度,导致悲剧,但一旦形成约定俗成的节日性狂欢,人们大多不会拒绝的,长而久之,就形成了习惯,乃至传统。
中国是一个讲传统的国家,五千年文明史中到处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气息,其中酒文化更因饮酒风俗的历代传承,而格外显得亲民。在传统文化中,是非常讲究德和礼的,德是行事立世的准则,礼是保证这个准则能够落实的规矩,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在饮酒文化中,酒德就体现在,酒虽香醇,但不要无节制的喝,这里面有三方面的考虑:一、酒后乱神,容易造成影响社会秩序的维持;二、影响身体健康,减少寿命;三、浪费粮食,在古代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,生存下去是第一要考虑的事情,酿酒过多,意味着要消耗掉不少粮食,这对于平民的温饱会产生影响。
而酒礼则更多体现在饮酒过程当中,虽然涵盖范围比酒德要小,但不代表饮酒过程中就轻视或不需要礼了,以礼立国,以德振邦,是极具中国礼乐文化特色的治国理念。如果违反,那就必须接受惩罚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因此形成一些法度,违法的话,就直接触及法律了,结果自然就不同了。
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仪需要遵循: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,要相互跪拜;
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,叫侍饮,通常要先行跪拜礼仪,然后坐入次席,只有长辈命晚辈饮酒,晚辈才可以举杯,如果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,晚辈也不能先饮尽;
在酒宴上,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,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,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词;
客人之间也可相互敬酒叫旅酬,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,敬酒时,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而起立,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。
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,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,如端午节饮菖蒲酒,重阳节饮菊花酒,除夕夜饮年夜酒,在一些地方,如江西民间,春季擦完禾苗后,要欢聚饮酒,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,酒席散尽之时,往往是佳佳扶得醉人归。
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,是家人团聚的日子,大年除夕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,即使穷,平时不怎么饮酒,年夜饭中的酒却是必不可少的,吃完年夜饭,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,正月的第一天,有的地方,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,从正月初二开始,才开始串门,有客人上门,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,斟上酒,恭贺新春,新年伊始,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,饮酒时,从小至大依次饮酒,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。
虽然现代生活节奏更快,人们已经无法按照古典式的礼仪去饮酒,但必要的一些基础性礼节还是要保持的,这既是展现自己道德修养的一面,又是现代文明秩序的重要体现。
盛夏已至,又到了撸串的好时节,肉串、菜串、各种串,和好酒才最配,不过还是那句话:佳酿虽香醇,可不要贪杯哦!